当前位置:正善放生 > 佛法修行 > 正文

迈向智慧之巅:唯识修行五位法宝助力心灵成长

2024-05-03 08:58作者:admin

第二部分:加级位置

第二,加行位。这是大乘顺行法的修法,在修法中可以逐渐消除所取和能取。其相如何?

当下有几事,谓唯识性。

因有所取,故非唯识。

注释

加行:加行,即附加作用。即暖、顶、忍、世第一善根四种加行。根据《成唯识论》,菩萨在最初无量劫的第一阿僧祇劫中,先准备了福德和智慧的资粮,又圆满了顺行分中所修的五停心法、总持心法、别持心法,为了能入见道,安住于唯识的实相中,便修加行,断除二执。

大乘顺世论: 成唯识论: 暖、顶、忍、世第一法,此四者为真如抉择之顺缘,故名顺缘。

又云:此顺抉择分四根近于见道,加行之名,非谓前一寄托层次无加行之义。但是,因为更接近于见道,所以只有这四根才有加行的名称。四根的含义如下:

1. 暖位--因为初见圣道,所以得到道火之前的相位,因为接近道火,所以得到温暖的相位,这就是暖位。这种温暖是通过三摩地的力量实现的,三摩地是明了佛法的力量,是通过发起下沉的思虑,通过观察无所得而实现的。

2. 顶位--在这个位置上,智慧太阳的光明相开始盛行,并达到静虑位置的极点,因此被称为顶位。在此位中,通过明增上定的三昧力,发起上寻心,观察无执,了知名、义、性、差别皆是自相,非假强求而得。

3. 忍位--在此位中,行者通过阴顺定开发下真言智,除了观一切所取皆空外,还能在能取的空识中开发顺忍。这是因为在这个位置上的行者从前面两个位置所获得的智慧中认识到,能取的境界不是实有的,但能取的意识不能脱离能取的境界而独立存在,因为能取与所取是相互依存的;因此,既然能取不是实有的,所取也不是实有的。这样,一个人对二觉的宽容就实现了。印顺法门的含义是:以如实智慧,执无所取,又于无取中有顺乐法门,二者合称印顺法门。

迈向智慧之巅:唯识修行五位法宝助力心灵成长

4. 世第一位--成唯识论: 依无间定,发上真如智,印二取空,立世间第一法。谓前上忍唯能取空印,今世第一法二空双印,从此无间必入顿悟之道,故立无间名。此为异法中最殊胜者,故名世第一法。这意味着 在此位中,行者依靠《无间定》的三昧力,发起无上实相智,从而印证了二取空性,因此获得世第一法的名称。这是因为在之前的第三忍位中,只能印证能取的空性,而现在的世第一位则能同时印证二取的空性,从此无有间隙,必入顿悟之道,故此位名为无间定;而此法位又是异生法中最殊胜、最第一的法位,故名世第一法。以上是对噶举派位次顺位四善根的解释。在噶举派的境界中,人们能够逐渐降伏能量attra当下唯识:当下就是现在,即当下,即在三昧中修习小乘的当下。立几:立,设立。意思是说,修行者此时在定中所见到的仍然带有有、空二相,还不能脱离空、有二相而证悟实相。因此,根据《成唯识论》,此劫阶段的暖、顶、忍、世间初位所修、所证,因为具有二相的特点,所以尚未证得。因此,有人说

菩萨在这四个位次中,虽然还在现前,但还能安立一些东西,称之为唯识真胜义性,因为还没有脱离空、有二相,以心相观心有所得,所以还不能安住于唯识真胜义性;只有灭尽空、有二相之后,才能安住于唯识真胜义性。

成唯识论》也说: 据此,有一颂云:"菩萨于正位修行,观名言、义理、自性、分别等影像,皆在心内,义理已除,细细观察,唯心所念,别无他物。如此观察之后,安住于心,首先觉悟所取非有,其次觉悟能取亦非有,最后触及唯一觉性的真如本性,了不可得。顺便提一下,唯识宗的僧团所要证悟的终极原则是如来的真如本性,正如《金刚经》所言,无有少法可得。因此,我们知道,性相两宗异而同,就像佛陀法身的左右手一样,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没有阻碍,更没有敌意。这才是智者应该相信和理解的。

一公

第二,加行位。此时菩萨正在修习暖、波罗蜜、忍、世间第一的大乘顺行四根,因此在加行位中,能够逐渐暂时降伏由分别心生起的取与舍。菩萨的行为是什么?颂文中有解释: 在高层次的四种正行禅修中,菩萨仍然带着发心的相,所以在发心的当下,他仍然根据离空与离空的少数事物,建立空与空的微细分别,并说这是唯识的实相;因为他仍然有成就与分别,所以实际上并不能安住于唯识的胜义本性。只有当空性与分别二相彻底消除时,才能安住于唯识的胜义本性。

标签:

最近关注

热点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