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正善放生 > 佛法修行 > 正文

穿越寂寥,寻找信仰之光:一个人的心灵旅程

2024-05-03 08:24作者:admin

有才才能安身,无声才能行道,修行者需有才,否则不能安心于身;安身之后,不可迷恋于才,更不可炫耀本领以博取名利,否则,路途遥远。

才从何来?一是善于学习;二是精益求精;三是注重细节和创新;四是不求名利,则量自然宽广,可成大才。

所谓 "善于学习",一是要虚心向师傅请教,知道大概要点;二是要落实基础,无论是基础知识还是基本技能,都要过关;三是要勇于实践,不怕出丑,有机会就要上;四是要肯下苦功夫,不计报酬,甘于白干。

我没有上过佛学院,但受戒后,有人请我去当 "法师",到佛学院讲课。敢于发出邀请的两位法师当然水平不凡,敢于接受邀请的法师也颇有胆识。但我们心里明白:首先,自己的心性确实与道相应;其次,自己一向 "好学",不用担心;再者,自己有读经的基础,能写能说。

经过二十多天的静心学习,我们完成了《童蒙止观》的学习,并列出了提纲,教学思路也逐渐清晰起来。为了使讲课生动活泼,我特意为每节课配了一个典故,与佛法密切相关。试讲相当成功,整个学期的教学也颇受欢迎。

就这样,我们勇敢地加入了佛法教师的队伍。

从那以后,佛学院有讲座、交流,其他法师大多不肯去,但别人不去我就去,为什么呢?多锻炼,多进步;多劳动,多收获。懒人是没有前途的。

去的地方多了,慢慢发现他们通常属于最受人欢迎的那类学者,无论是出家的和尚还是在家的道士,大都听得兴高采烈,一个个喜形于色,唉声叹气,甚至还有人大呼小叫。这样过了几年,我决定命令自己刹住脚步,尽量推辞,尽量不讲经说法。

为什么呢?对我来说,出家后为人师纯属偶然,学修储备明显不足,不能靠才华忽悠,那会荒废自己真正的修行。

就修行而言,就天赋而言,我们需要 "精益求精"。

如何 "精益求精 "呢?就修炼而言,首先需要见道,见道后化解各种分别习气有了分,有了修密证的力量,有了传法的缘分。在此期间,不要说什么 "难 "或 "不难",只看自己 "愿意 "或 "不愿意"。

就天赋而言,总是需要一个积累的过程,才能逐步提高,最终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期间,不能轻易止步,更不能转而去应酬和交际,那将是对自己的浪费。

任何人才,要想达到炉火纯青的造诣,都必须 "注重细节,勇于创新"。卓越的才华、精湛的技艺、绝美的艺术,都在于细节。每一个细节的完美,都能造就整体的非凡呈现。

至于 "创新",那需要非凡的眼光,其根源来自于内心的敏锐观察,而敏锐的观察,恰恰离不开内心的宁静。诸葛先生说,"宁静致远",无论是才华、技艺,还是修养,都是如此。所以,常 "静其心 "的人,不需要别人的教导,自然会有非凡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诚然,智慧源于宁静。所谓 "定",并非一定要进入某种禅定,而是通过时常静下心来,体悟到自己的心始终是定而不乱,甚至是非定非不乱的。这种觉悟,自然智慧,尽在其中。

为什么我们都感到国家缺乏创造力?只因内耗内乱,加之物欲横流,大家普遍心态极乱,人人自危。人心乱了,哪里还会有什么创造力?结果,只剩下抄袭、模仿和造假。

穿越寂寥,寻找信仰之光:一个人的心灵旅程

才华是用来谋生的,但不能只用来谋生。在谋生之余,如果能 "不求名利,则自然容量宽广,可以成大才"。为什么呢?求名求利,属于狭隘的妄想执着,整天想着那些东西,心胸就会狭窄,才华也就有限,难免会江郎才尽,以致鼠目寸光。

曾有一位擅长写作的大师,机缘巧合,却总是叹苦,说是 "爬格子 "太累,身体不行。其实,我明白,不是 "爬格子 "太累,是追名逐利太 "心苦"。因为不是知己,不好拆穿,只能说几句安慰的话。

就我个人而言,即使写大部头的佛经注解,也从不觉得写作辛苦。原因是我完全是轻车熟路,无事可做。无论住在哪个寺院,我都能拥有基本的生活必需品,这要归功于十方三宝、住持的慈悲和所有护法居士的慷慨。

基本生活有了,写文章、讲佛法是自己份内自然的事,所谓 "弘法为家事,利生为事业"。这是家事,也没有人强迫你,你应该乐于去做,轻松去做,自利利他,何累之有?

可你想出名,想发财,想了半天也得不到,把自己累得够呛。不怪别人,必须自省。

首先是基本的生存,然后才是学习和修行,乃至传法等等。因此,先有身,后有道。即使是修道者也是如此。至于如何 "安身",苦行僧在山野间便能潇洒度日;我们不能,我们从小就没有那种天生的腱子肉,不能盲目效仿,以免被苦难冲昏了头脑,退却了心路。

那我们应该怎么办呢?靠才华安家,不靠人情安家。不仅要安身,还要安得轻松自在,理直气壮。这就需要相当的积累,每到一个新的地方,肯定需要做几年的贡献,而且必须学会只管脚踏实地地贡献,把风头都留给领导。

但有一点必须坚持,那就是绝不允许侵占自己的修炼时间。尽量少做,只做好自己的 "绝对分内事",否则,要么坚决拒绝;要么,陪他们打太极拳。

有了一定的资格和资历,就要学会做好人。怎么做呢?以出家人为例,要千方百计给自己找个闲职,待遇越低越好,待遇越低越没事,且不易发生是非。还是什么都不做,专心学习和修行为好。

其实,出家人本来就应该 "无为而治,专修而行"。寺院的作用基本上是 "安僧"。什么叫 "安僧 "呢?就是说,作为一个寺院的住持,十方供养基本上都会来找你,那你就应该想方设法给广大僧众创造一个安居乐业的地方,让大家都能安居修行,这就叫道场。这样的住持才是真正顺应佛意的菩萨,功德无量。

如今,这样的寺院越来越少了。要做到这样的住持,不可能靠别人的恩赐,只能靠自己努力。

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安下心来,静心修道。入定之后,更要安于寂寞,人际交往越少越好。毕竟闲言碎语不离是非,何不静心独处,常与佛祖学学呢。

不必在乎将来如何,出家人只怕心不在路,不怕退不了身。若悟得心性不灭,生死早已放下。如果临终恶业现前,也不要紧,总能如实活在自己的本性中,即使冻死饿死,也是幸福的。

标签:

最近关注

热点内容

更多